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制度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

admin 发布于 2015-10-17 08:43:47 阅读次数

各教学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2004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以下简称1号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大本科教学投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教学工作的经常性中心地位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1号文件)。”一流的教学质量是我校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保障。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从根本上强化教学工作的经常性中心地位,必须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

二、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

    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教学单位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统筹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到教学工作上来,大力推动本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各部门、各院系要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层层把不断学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切实树立一切为了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听课制度,积极参与教学质量评估活动,把保证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

    教务部门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健全和完善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把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到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职能部门要出台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资产、后勤服务部门要为本科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教学责任事故,学校要认真追究,严肃处理,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树立办学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学校要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保证学费收入的25%用于日常的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等教学开支,并要逐年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

    从我校近年来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非师范专业数量迅速增多的实际出发,学校和各院系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财务部门要积极研究制订各教学单位生均教育教学经费拨款标准,确保各教学单位生均教学经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各教学单位应将本单位发展基金的80%以上用于本科教学工作。

    财务部门要定期公布各教学单位教学经费的投入及使用情况,学校要将其作为院系教学工作评价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促进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校特有的“考试+评估”的教学管理模式,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适时成立我校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的专门机构,加强教学评估和考核工作,建设网络教学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估系统,实现我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现代化和规范化。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以及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委员会的咨询、监督、检查职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科学的发展观,修订教学业务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特别是要把对各院系、各专业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定职称和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据,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五、认真实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

    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要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学校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各院系要制订措施,鼓励教学名师、教学标兵上讲台,各院系每年都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教授要为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上基础课,此项要求今后作为院系教学工作考评的一项基本指标。各院系要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承担本科生必修课教学任务或为本科生开设专题讲座。

    各教学单位要注意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青年都是导师制,完善新任教师从事助教工作和新开课程审查制度。新任教师必须跟随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从事两年的助教工作,本科生新任教师的课程和开新课,须经所在院系教学委员会听课审核,教务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教学效果差,学生意见大、反映强烈的教师,学校将不再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

六、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造工作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院系要积极有效地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在继续办好师范专业的同时,加强新设非师范专业的建设,努力提高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形成我校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要整合力量,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争取建成更多的省级名牌专业,建成一批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品牌专业,为今后国家开展的专业评估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缺乏发展后劲,连续几年高考入学第一志愿率和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很低的专业,要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彻底的整顿和改造,转变专业服务面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七、进一步加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

    各教学单位要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科学修订人才培养规格,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院系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校教学改革的经验,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为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合理调整院系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继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手段的改革;进一步提炼和整合必修课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必修课、选修课课时,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课程比例;切实改变实际存在的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教务管理部门要继续深入研究,加大我校教学观念更新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稳妥地试点按学科大类招生做法,试行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动我校综合化发展进程。要特别注意研究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教师教育问题,举全校之力、采取超常规的思路与举措加强我校与教师教育相关专业与学科的建设与资源整合,全力申报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

    教务部门要加大对教学改革项目的监管力度,鼓励教师开展各个层面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争取推出具有标志性的教学研究成果。要集中专业学科的精锐力量,在大力推进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并积极推举国家级教学名师,使我校有更多的标志性教学人才。

    有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好教师的岗前培训,并认真策划教师的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训、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各层次、各类别培训,在我校教职工中逐步形成继续学习与不断提高的氛围。

八、切实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教务部门要制订我校教材建设的规划和措施,积极支持教师编写出版高质量精品教材,要把公认的优秀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编写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以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有关教学单位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基本要求,加强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组织力量,精心编写出版具有一定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材。

九、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

    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快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教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各院系要加大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尽快形成我校运行良好、使用方便的本科教学网络服务平台;要提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所开设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并鼓励教师积极研发和共享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各院系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保障各环节的时间效果,不得降低要求。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和吸引教授、副教授等高水平教师从事实习带队、毕业论文指导等实践环节教学工作。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巩固和发展教育实习基地,大力建设全校所有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积极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若干现代化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以迎接教育部的有关评估;积极完善“一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使我校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有关院系要建设好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性实验室,积极扩大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

十一、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各院系的所有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都要向学生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要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工作机制,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鼓励学生撰写研究论文。

    广大教师要积极推进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法,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务管理部门与外语学院以及相关部门合作,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开展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体系,建立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英语训练机会,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等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各院系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法律、金融等专业,双语授课课程比例要≥10%。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三、进一步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

    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教师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所有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尽到“育人”的责任,必须将“育人”工作贯穿在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理论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全员参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也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在管理中育人。今后在各类岗位聘任、职称平审中,要加强对师德的考核,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

    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要坚持依法治教,严格考试管理,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十四、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基本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考试方法改革,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各教学单位要注意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在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中。各院系要积极开设公共选修课,积极面向本专业以外学生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三笔字、五分钟讲课、演讲、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形式的课外活动,要搭建非师范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扩展学生专业知识。要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学学科专业的优势,积极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五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