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道德发展问题交互实验


所属课程 

发展心理学

实验原理 

借助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了解儿童做出行为是非道德判断后如何说明其判断的理由,探讨儿童道德内在认知心理历程。

实验目的 

通过虚拟交互平台使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两难问题情境。将复杂的实验按照问题进行分解,让学生进入程序中,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和计算接进行交互,理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境中,达到对道德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方法 

材料与仪器:计算机等

被试:儿童

程序:道德两难问题.情境:科尔伯格采用的道德两难(moral dilemma)问题情境,是要儿童们对“海因茨难题”(Heinz's Dilemma)的故事做出判断并陈述自己判断的理由。该故事大意为:“欧洲某的一妇女海太太罹患严重癌症,医师诊断只有一种新制镭锭药物可治。海先生奔赴药店时,店主将成本仅 200 美元的药物,提高为 2000 美元。海先生为妻子久病已用尽所有积蓄,向亲友借贷只能凑得 1000 美元。他恳求店主允许其先付此数取药回去救他妻子一命,余款保证稍后补足。店主拒绝并称卖药目的只求赚钱,不考虑其他问题。海太太性命危在旦夕,海先生走投无路,就在当天夜间撬开药店窗户偷得药物,救了妻子一命”。在这则故事之后,科尔伯格要被试回答:“你认为海先生偷药救妻得行为对不对?如说他对,为什么?如说他错,为什么?”

统计分析:分析儿童的心理历程。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年龄儿童对两难问题的道德判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的发展及内化过程。